在我們的記錄江蘇身邊,有這樣一群普通人,創業面臨事業遭遇突如其來的新出挫折,他們沒有抱怨和躺平,故事而是人生選擇另外一個賽道,開啟精彩的第次人生第二次。 據最新統計數據,記錄江蘇截至6月底,創業全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1.61億戶,新出較2021年底增長4.4%。故事其中企業5038.9萬戶,人生增長4.1%,第次個體工商戶10794.1萬戶,記錄江蘇增長4.6%。創業我們不妨以創業者為錨點,新出在他們重新開始的故事里,找尋普通人奮力生活、追尋理想的溫暖和光亮! 從失業到創業, 一個月光速開了間小店 鮮花餅、菌湯包、土蜂蜜………南京光華路菜場附近,靠近火車道口的地方,今年7月新開了一間云南土特產店。 “昌泰安”的店名,是三位合伙人出生地的另類組合——南昌、泰州、安徽,“連起來就是國泰民安、繁榮昌盛”,店主鐘實(化名)笑著說。 出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鐘實,從縣城考到北京讀大學,讀完本科生、讀研究生,后又被分配去云南工作,一干就是幾十年。2020年,因為愛好寫作,他放棄原有穩定工作來到南京開拓新的人生。 兩個月前,鐘實和兩位30歲左右的小年輕“失業”了?,F在這個時候,到哪找工作?都是211大學畢業的研究生,怎么會沒有出路,但暫時失業的焦慮還是一下子封住了兩個年輕人的心。近乎一夜之間的枯槁,像烈日一樣灼傷了鐘實,出于一種老父親般的責任,他思考了一夜提議:“不如我指導你們開家小店吧!” 開店,真的可行嗎?兩位小年輕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,但瞬間又黯淡下來,疑惑地望著鐘實。鐘實安慰他們:“找工作是‘開盲盒’,創業也是‘開盲盒’,那不如大家一起闖一闖。任何時代都有一群勇于擁抱不確定性的人,你們就當過渡期給自己一個機會,我可以幫你們解決部分資金,虧了算我的,賺了跟我無關。實在不行熬過這陣子,到招工期你們再去找工作?!?/p> 三人盤算了一下,鐘實有云南朋友的貨源,還沒有中間商賺差價,價廉物美。而兩個小年輕擅長搞策劃、搞直播,這些技能以后說不定都能用上。動了真心也好,權宜之計也罷,他們就開始瘋狂地掃街找地盤。找到這里時,一位賣牛肉的楊老板愿意把自家的鋪子“切”出一半12.5平方來給他們開店。交了一年的租金3.6萬元,花了1萬多元把店面簡裝,又進了3萬多元的貨,他們的小店就這樣順利地開成了。 “從我們有創業想法,到最后落地開門,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,真是沒想到?!辩妼嵳f,去工商局注冊開店不收分文,還有一些稅收優惠政策,他們頓時覺得肩上的擔子輕一些了。 但試營業之后,發現這么快就交了第一筆“學費”。其中一位小年輕檢討說,當初開店的時候,只看人流量大不大,沒有考慮人群的消費水平?!艾F在很多人到店里消費,還有不少拿著現金,不會掃碼,甚至不會用智能手機?!?/p> 鐘實本來很擔心兩位年輕人情緒受挫,卻發現他們真的有事情干了之后,反而沒那么脆弱。一個忙著看店,一手一腳地碼貨;另一個在琢磨開微店,怎么削尖腦袋進小區團購群?!澳贻p真好!”鐘實從心底里發出了贊嘆,他火速趕往云南,去找下一個可能暢銷的寶貝。 疫情之下,像鐘實和這兩位年輕人這樣的普通人還有很多。人生是曠野,而不是軌道。保有信心和勇氣,可以發掘未來更多的道路,去追尋無限的可能。 25歲的南京姑娘艷子工作的奶茶店關門之后,她決定在短視頻平臺“直播帶貨”。 準備了直播道具,花了上千元精心挑選了幾十件衣服,緊張地坐進直播間之后,艷子卻發現這事并不是她想象中的那么簡單?!安还芪叶噘u力地帶貨,說得天花亂墜,直播間就是不漲人氣,更尷尬的是,我后來發現,僅有的兩單成交量,也是家里的親戚偷偷買下的?!?/p> 連續試了幾個晚上,艷子的嗓子已經說不出話了,直播間的顧客還是寥寥無幾。 “這條路看來行不通了,我得另想辦法?!焙髠湎浼?、地攤經濟正火,艷子決定試試。她和朋友進了一批發夾皮筋去擺攤。從丹鳳街、南藝后街到喜馬拉雅集市,最好的時候一天2小時掙了378元。人流量不多或者品類不受歡迎的時候,一晚上只進賬20元。 艷子感嘆,自己做了才知道,干哪行都不容易,都要學習?!笆紫?,你要知道哪里有夜市,可以擺攤,就得不停地加群、聯系,有的時候交了攤位費,銷售不理想,或者碰到下雨,都是沒辦法的事!” “我只加了一點辛苦費,一晚上賣了30件衣服,雖然只賺了300塊,但我只用了3個小時!”在距離艷子300多公里的徐州,一位30歲的寶媽在社交平臺上記錄下自己擺攤的所見所聞所感。在7月30日的這天她寫道:“睡覺前,我給寶貝講匆忙先生的故事,寶貝說:‘媽媽,你就像匆忙先生一樣每天都很忙碌,媽媽我也要做匆忙先生,我也要和媽媽一樣厲害……’” 擺攤不擺爛,城市夜晚的燈光,照亮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生。 失敗了爬起來 第二次可以更美 還有的人在同一個賽道,跌倒了再爬起來,開啟人生的第二次。 2020年,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,讓林曉波這樣的餐飲人遭遇困境。決定關掉酒店的那天,他一直很想寫點什么。等回到辦公室,在電腦屏幕上反復打出只有三個字“舍不得”。 曾經,林曉波在南京江北擁有一家1000多平方米的大飯店,氣派的兩幢酒樓,另外還有調料店、面條店、鹵菜店,都是他三十多年的苦心經營。然而,偌大一個酒店,很快就只剩下了他這個老板和幾個服務員。備貨和酒水的部分資金是欠著的,房租房貸要交了,還有發不出的工資、繳不起的保險。林曉波經常半夜驚醒,枯坐到天亮,喝茶,一包一包地抽煙。 “我別的也不懂,不懂的更難辦。餐飲做了三十年,我心里畢竟有點底的?!钡惹榫w上的恐慌散去,這一點由扎實經驗堆出來的信心,成了照亮他心底希望的那簇火苗。打折、送菜、送外賣……幾乎是傾盡全力的“自救”行動之后,他萌生了新的打算:小飯店生意還可以,甚至能賺錢;以前菜價高,那現在就做一些平價家常菜;員工少了,就少準備些菜品,保持菜品的新鮮度;沒廚師,可以自己做菜…… 船小好掉頭。忍痛關掉大酒店之后,林曉波東拼西湊,嘗試做了三家連鎖小店,最終選擇了位于鼓樓鳳凰廣場的一家。這個小店,他第一次看到就很心動,不僅因為在市中心,更因為前后的院子。他把院子搞得清清爽爽,種滿喜歡的花花草草,自己做廚師,夫人充當服務員,不聲不響地重頭再來?!叭绻馨具^這一關,我一定要抽時間,狠狠地心疼一下自己?!彼f。 去年7月,剛開了二十幾天的小店卻再次碰上疫情,只能歇業,9月底重新開門。老顧客卻一如既往支持他。住在市區的,經常帶上一桌朋友到店里,指名要吃林曉波做的某道菜;路遠的,會特地叫上幾百塊錢的外賣,請同事們品嘗;開店前期,還有的老顧客一進店就嚷嚷著要充值,但林曉波卻不“領情”:“我希望他們是喜歡我的菜,認可我的人品才來的?!?/p> 食客們說不好更愛林曉波做的菜,還是他更喜歡他的文字。在這個好像做什么都講究快速的時代,二十年來一直堅持寫作的他,在公眾號“波波的食界”里散發著的才華,像小火熬湯一般,緩慢烹飪出奇妙而溫馨的人際關系。前不久,林曉波把低谷期間憋在心里的彷徨、慌亂和堅持都寫了出來。很快有不少人發來私信,說自己當初也是關店止損,所有投資都打了水漂,看到林曉波的文字眼淚止都止不住。陌生的食客變成朋友,大家把小店當作長期聚會的地方,即使不吃飯,散步路過也要來打打招呼,喝茶聊天。 逐漸恢復的人氣,生活原本的熱鬧也接踵而至,林曉波的小店現在又充滿生機。之前開大飯店、做總經理,林曉波應酬時要講很多冠冕堂皇的話,“經理店長搞不定的困難都要我出面,不想笑的時候要笑,不愿說的話要說”;現在開小店,工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,是一種難得的享受。而且還可以帶上一點個性,甚至可以有些與眾不同的堅持,比如互聯網平臺上銷售過分的折扣一律不接受。 “人生一輩子總會經歷很多,坦然面對、堅持下來就是幸福?!闭勂鹪谕粋€賽道的“第二次”奔跑,林曉波已經顯得很平靜了,當時那些拼搏與掙扎,彷徨與無助,化作一份淡淡的苦澀,卻留下人生之路上一個個踏實的腳印。過去只要空閑下來,他基本上都是在辦公室喝茶看書,儼然是個氣派的“老板”?,F在,買菜洗菜,掃地拖地,通下水道倒垃圾,就像個真正的廚師,什么都做。但他的日子反而更滋潤了。 今年以來,江蘇人社部門共發放各類創業補貼1.71億元,惠及10.03萬人次,發放富民創業貸86.63億元。潮漲潮落,時代更迭。同一個賽道,也有新的風景。 2001年,黃建從蘇州大學文秘與檔案專業畢業后,在南京珠江路賣過一段時間電腦。后來回蘇州遇到了一位從新加坡留學回來、做集成電路的朋友,拉著他和一位大學老師,稀里糊涂開了家軟件公司。 “蘇州有很多制造工廠,廠里員工人數眾多,怎么給每個人考勤、考核,根據具體完成情況發工資,加班費發多少……我們給他們設計軟件,說白了就是最初期的人力資源(HR)系統。當時這個行業還是一片藍海,沒人做,我們拓展了很多大客戶!”第一次創業,高光過,卻以失敗告終。黃建遺憾地說,最終因為軟件技術上的瑕疵,生意只做了三四年就到頭了,他又重回打工人的角色。 “創業者一定要至少倒閉一兩次,否則不會真正成長?!闭f出了黃建的心聲。用十年的時間“蓄滿能量”再出發,黃建感覺自己從容、老辣了很多,而時代的飛速發展和不斷變革,則給了他新的洞察。 黃建對接的客戶有大型集團還有小微企業;有流程型的制造工廠,還有生產型的制造工廠;有國企、民企、外資……一套標準化的模板顯然很難滿足個性化的需求。但溝通成本卻很高?!案慵夹g的人腦回路都比較直接,打個比方,他們永遠認為,兩點之間直線最短,走過去就完了,但是客戶這邊,不僅需要你修路,還希望路的兩旁綠樹成蔭,還有花朵點綴,夜晚還要有美好的燈火……” 軟件這個行業有兩種人,一種就是碼農,編程序的,還有一種人就是銷售,而黃建就是那個偏向于銷售和業務專家之間的角色,將技術人員的想法“翻譯”給客戶聽,再把客戶的需求“翻譯”給技術人員改進。 和著時代的節拍, 打造自己的精神空間 數字化時代,“橋”的角色在各行各業越來越凸現出稀缺性和重要性。兩次創業,黃建也能明顯感受到自己的變化?!拔椰F在每天都在學東西,然后想著怎么用自己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來。這種轉換的背后,是你自己的知識結構、深度思考、洞察表達能力的反映!” 據《小店經濟活力報告》顯示,18至50歲有經營小店想法的人群中,70%的人是受疫情影響,想要有所改變;另有40%是憧憬浪漫和文藝感等原因。小店、地攤、工作室……這一個個小切口的實體,承載的不僅是物質空間,還有人們的精神家園。 一次突發奇想,就讓剛剛懷孕的畢偉離開了都市,扎根美麗鄉村。幾年前,和丈夫在南京城經營一家公司的她,決定去浦口湯泉開一家民宿,原因很簡單——她想讓孩子在自然生態里成長。 在陳莊村的茆家洼,畢偉的“一院香泉”是村里第一家民宿。這些年,夫妻倆前后投資了3700萬元,甚至賣掉了河西兩套房。學園林設計的畢偉不僅自己動手,還請來加拿大的設計團隊出謀劃策,在美好生活的畫卷里種上中式園林的種子?!拔彝馄啪褪菧?,鄉野田間里有我‘向往的生活’,我也希望這里成為別人的“詩和遠方”。我丈夫也理解我,支持我?!碑厒フf。 “一般來講創業最好是鐵三角,就是要有一個懂銷售的,一個懂技術的,還有一個懂管理的。我缺一個懂管理的合伙人,所以自己是又當爹又當媽……”在“80后”勞至(化名)看來,時光快跑,任性就轉折。幾年前,自己主動從上市公司離職,創業做智慧社區,就是發現,大公司可以學習的很多,但是到了一定階段,你又會覺得自己能改變的東西很少。雖然To B業務的業務很難有很高的倍率,始終規模不大,然后包括現金流什么的也很痛苦,但是他一直不改初衷?!皠摌I就是要你超越自己,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和快感?!币咔榈絹碇?,人們對智慧社區的需求也在增長,最近這段時間,已經有街道以及好幾個大的物業公司都找到了勞至。 有人和著時代的節拍,在追求美好生活的新賽道再次起跑;也有人在創業中,更新了自己,并立志給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添一點新東西。 “昨天朋友幫我拍了一段短視頻。我坐在凳子上與兩位客人在聊天。中間隔著我的書攤,鏡頭前我的店招在晚風中飄蕩晃動……”在小紅書上,顧明這樣分享。今年年初,顧明在位于童衛路的“遠行書店”裝修完成了。而他也會走出書店,打開后備箱,來到集市擺書攤。 兩年前,顧明辭去了萬科集團設計師的工作,開啟人生第二個可能。周圍人不理解:“現在從事房地產的收入可能不如前了,那也是‘瘦死的駱駝比馬大’,哪至于去賣書呢?”顧明就笑笑。放棄多年從業的職業不可惜嗎?他說:“我只是放棄了在辦公室內的一張辦公桌而己?!?/p> 疫情之前,顧明是典型的旅行愛好者,一拿到工資或獎金,他就算好假期踏上旅行的道路。除了旅行,他還喜歡閱讀,旅行途中帶一本相關的書。他去了很多的國家、地區,每到一處就去觀察當地的書店。于是,他萌生了開一個書店的想法,想把更多的可能呈現給讀者。 顧明希望自己書店能有一個院子,選址良久,才找到這個房子買了下來,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。設計師的血液在流淌,他的庭院書店也別具一格。雖然書店很小,但他的“野心”很大。書架都是按國家和地區來分類的,以旅行文學和城市專著為軸心陳列。 但實體書店的艱難,他很快也體驗到了。顧明說,他幾乎撞遍了人生的路上所能遇到的各種的“墻”,甚至在擺攤之前,他一本書都沒有賣出去過?!拔抑牢以谀嫦蚨?,但選擇了便義無反顧?!苯裉齑合?,得知可一書店正在做集裝箱集市后,顧明也來擺攤。在攤位上,他和合作的朋友一起唱了首歌,人生中第一次像城市歌手那樣站在街頭上;他和顧客聊起書和書中的故事,每一個客人眼睛里都閃著光,帶著笑容。擺攤兩天,他賣出去了11本書。這個業績,顧明很接受也很坦然,“每一次售書都是與客人交換了一次閱讀的經驗,或是共同經歷了一次有關文學,歷史,或是藝術的人文之旅?!?/p> 設計標識、選書上架、制作文創、選擇雜貨……創業的路上,每天要想的、做的事情很多。那天,顧明回憶起剛工作時的一次經歷:從深圳坐綠皮火車回南京,幾乎身無分文,卻用登山包背了很多書回來,重得包底兒都掉了?!爱敃r雖然艱苦,但也快樂呀?!爆F在,顧明考慮的只是如何真正做好一個小書店的老板,這其中的欣喜和歡笑,憤怒和沮喪、充滿了希望的奮進,爭吵快撕裂的絕望,都變成了他昂首遠行的果斷和勇氣。 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帶著書籍踏上旅程,用自己的腳步去體驗書中所描述的場景。畢竟,不登泰山之巔,又如何去體驗“齊魯青未了”的境界呢? 新華日報·交匯點記者 陳潔 吳雨陽